第六届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名单:
1、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《金融科技赋能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管理体系建设》
主创人:王雯刘健胡开南张敏王健
2、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《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项目》
主创人:毕玉峰刘培刚李涛姚守峰徐润
3、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《运营管理协同平台的新型能力建设》
主创人:李增群赵宝国姜华夏赵馨智王茂信
4、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《产业组织变革助推企业跨越式发展》
主创人:孔军聂翔姜洪亮邵文盛刘勇
5、腾森橡胶轮胎(威海)有限公司《标准化管理构建与实施》
主创人:马光明孟萍萍孙庆伦
6、山东东宏管业股份有限公司《基于市场需求下的快速研发管理模式实践与应用》
主创人:倪立营倪奉尧鞠恒山孙之状孔健
7、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《基于数字化的战略业务员单元管理模式》
主创人:吴卫平李文杰
8、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《智慧生产系统的建立与应用》
主创人:苗得足张金科张光明黄京山高峰
9、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《基于卓越绩效和精益管理理念的业务系统建立与实施》
主创人:肖强张曦张兵司留启宋锡滨
10、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《规模定制的全面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》
主创人:张恭运单即强张伟杜平王晓东
11、山东申士光电有限公司《中小企业新聘主管“桶式培训法”》
主创人:陈晓东尹学军刘辉王海静
12、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《电线电缆全过程成本控制经营管理模式》
主创人:秦天李成富曾庆华王成芬徐壮
13、山东至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《疫情防控大数据综合服务指挥调度管理云平台》
主创人:肖培宝李业森李光辉张文龙陈灵聪
14、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《基于数字化、信息化的智能纺纱企业管理模式》
主创人:张红霞魏家坤赵素华王晓芸马法红
15、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《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创新》
主创人:王仁鸿杨勇张生宋红玮都英涛
16、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《国际质量对标管理模式经验》
主创人:刘振腾宋爱刚刘明霞侯善波管章委
17、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《“精益运营”实践》
主创人:董和玉郑铁生刘兴汉陈平华
18、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《基于智慧物联平台的超高压电缆智能制造生态管理体系建设》
主创人:张大伟张立刚张林军张峰张盛
19、浦林成山(山东)轮胎有限公司《基于智能制造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创新模式》
主创人:车宝臻姜锡洲唐京涛
20、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《基于文化营销的企业品牌创新与实践》
主创人:高登锋王凤玲石翠刁立芹张浩
魏桥纺织绿色智能一体化生产线项目,是魏桥创业集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,也是继2016年建设的12.5万纱锭智能化纺纱生产线之后,建设的又一绿色智能纺纱、织布一体化项目。项目全部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,并配以强大的大数据平台和先进的管理系统,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。
此项目2019年4月动工,当年年底建成投用,共11.5万纱锭。2万多平方米的车间内,智能落纱粗纱机高效运转。该粗纱机配有全智能纺纱和输送系统,从粗纱开始,到细纱、络筒,一直到成品包装,全部通过空中轨道运输,贯通整个生产线的运输轨道全长约35公里。
智能落纱粗纱机可实现自动落纱、自动换管,粗纱满纱后通过机械手与空管进行转换,空管自动回到落纱架,满纱则通过轨道被运至纱库,再运至细纱车间,大大减少了换纱工、运纱工等辅助工,同时也避免了纱线运输中的质量隐患。
生产车间里,使用5G激光导航的AGV运输小车穿行自如,它可轻松将直径1米、重达100斤的棉条筒从梳棉工序运至并条工序,整个流程无任何人工直接参与。5G激光导航的AGV运输小车具有自动避障、自动充电等功能,解决了磁条式导航小车不灵活、效率低的问题,避免了轨道式运输投资成本大、影响现场的弊端,且可与织布对接,实现纺织物流的全程智能化。
“以前每个班清梳工序需要2个拉纱工、前纺3个拉纱工、粗纱2个落纱工,现在这些辅助工序都省去了。”前纺车间主任王强介绍,“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体现在多个方面,在梳棉机上,改车时通过变频器就能智能调整工艺参数,无需人工更换齿轮,减少了技工开车、改车时间,同时也避免了更换齿轮造成的质量隐患。”
前纺车间的条并卷机带有棉卷自动运输系统,在条并卷机与精梳机之间可实现棉卷自动运输。同时,双眼末并条机带有的自调匀整装置,通过传感器对纱线质量在线检测,发现条干质量波动,可传输至电脑,实现自动调整,确保纱条匀整度,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。
“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换卷、自动接头、自动换筒,我现在看13台精梳机,只负责巡回做清洁,工作强度大大减轻。”前纺精梳车工曹景顺高兴地对记者说。
在细纱工序,长达71米、单机1824锭的超长细纱机高速运转,细纱机集落系统可实现自动落纱,落一长排纱仅需3分钟,其生产效率是普通细纱机的4倍多。同时,细纱机配备的单锭检测系统,通过传感器可快速准确实现纱线的在线质量检测。
“智能纺织厂将‘传统’纺织厂的很多概念性设想都实现了,颠覆了我们对‘纺织’的认识。”后纺车间主任孔卫超介绍说。
在细纱工序,细纱班长李为娟将设备故障发送至智能终端,设备人员通过自己配戴的智能手环接收到信息后,快速进行设备维修。设备管理员李山说:“车间比较大,通过智能手环维修人员第一时间就能够知道设备故障,他们根据电脑终端设备维修数据库的信息,参考解决方案,并生成维修记录。同时,设备数据库会根据系统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保养计划,实现平保养一体化。”
络筒工序的日本村田智能络筒机配备PLC光电精准定长装置,实现纱线精确定长,精度达到±3%,确保筒纱重量、长度一致性的同时,可减少后道工序纱头纱尾浪费。同时,智能络筒机具有FD异纤/植物纤维过滤器功能,其FD通道能够探测不同来源、成份、结构和颜色的异纤,大大减少异性纤维的产生。
在织布厂整经工序,整经自动装纱机器人正在紧张调试中,自动装纱机器人投入使用后,可减少人工装纱、取纱巴,提高了工作效率,实现机器替人。瑞士史陶比尔公司生产的智能穿经机,生产效率高,质量好,以前一个分厂需要40名穿筘工,现在8个人就可以完成全厂280台织布机的穿筘任务,节省80%的用工。
智能化纺织厂建成了首条与生产厂家供应链、设备厂家技术专家站、产品客户端、公司管理层“四方一体”的5G远程运维管控系统。通过设备运行及故障报警与设备厂家对接,设备维修人员通过车间的电脑终端,实现专家在线诊断。
智能化纺织厂首次在棉纺织领域建立了智能订单、工艺大数据平台系统。对原料通过美国EFS电子配棉系统根据订单自动进行评价、分类、制定最佳配棉方案和排包图,提高了原料利用率,保障了纱线品质。在软件方面,魏桥纺织与东华大学、经纬纺机等教授、专家联合成立软件开发小组,全面搭建以智能工艺装备和自动高效生产线为基础、以MES管控为核心,以网络数据中控平台为支撑,以ERP大数据分析为扩展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物理融合制造系统,打造全流程全覆盖的智能化数字化纺织生产示范基地。/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