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今年哪类纱线产品销售状况较优的问题上,47.1%的企业认为差别化纱线销售状况相对较好。据朱北娜介绍,全国目前大约年产200万吨差别化纱线,占全国纱产量的10%~12%,而这类差别化纱线大部分使用了非棉纤维原料,可见非棉纤维的潜在优势。另外有29.7%的企业认为高品质纱线销售较好,有23.2%的企业认为中低档纱线的销售较好。上述结果取决于企业是否有稳定的目标市场。参与作答的企业中,76.9%的企业应用了非棉纤维,59.4%的企业认为粘胶纤维未来的发展前景巨大,52.1%的企业不断提升非棉纤维的应用比例,34.5%计划提高非棉纤维比例。在非棉纤维产品应用方面,51.2%的企业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产品市场开发,36.8%的企业认为最难的是产品开发。
中美贸易问题影响全球
关于中美贸易问题,72.5%的企业认为中美贸易摩擦需要3~5年的时间才能缓解,23.2%的企业认为需要更长的时间,可见多数纺织企业看待中美贸易仍持着悲观的情绪。79.5%的企业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将是全球性的,谁都不能独善其身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有47.9%的企业认为中国棉纺织产能“一带一路”布局将加速,34.5%的企业认为会放缓。
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赵明霞表示,纺织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:第一,积极开拓多元的出口市场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新兴及发展中市场目前尚不是最终消费市场,要以发展纺织初级产品作为布局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关键,同时也要积极与海外企业和境外投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。第二,充分挖掘内需市场空间。第三,合理开展境外投资布局。东南亚国家具有要素成本方面的优势,当地投资优惠政策力度大,但电力和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,需要谨慎。
期待棉花政策继续优化
针对当前棉花政策是否符合市场化规律的问题,78.4%的企业认为不符合市场化规律。对此,朱北娜认为,近几年棉花调控政策一直在推进中,但仍存在优化空间。当前,行业十分关心储备棉轮入的问题,81.4%的企业认为2019年应该轮入,57%的企业认为储备棉保有量应该在200万吨。如果要轮入,42.7%的企业希望轮入国产棉,39%的企业希望可以同时轮入国产棉和进口棉。轮入哪种棉花,取决于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,轮入的时机和角度各不相同。与美棉、巴西棉、印度棉等外棉相比,73.7%的企业认为,新疆棉更具有优势,可见纺织企业寄予国产棉较大希望。围绕新疆目标价格改革问题上,49.4%的企业希望政策能够维持稳定,46.8%的企业希望政策能向优质优补的方向改革。
企业追求转型升级
调查显示,纺织企业迫切希望转型升级,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各不相同,有64.7%的企业认为是缺少人才和技术,33.3%的企业是缺乏资金。对于产业的技术进步,夜班无人值守是行业内希望能够尽快实现的技术突破,有42.7%的企业认为夜班无人值守可以在纺织行业推广应用,但近5年内发展将相对缓慢。此外,有95.9%的企业认为行业产能过剩,但也有57.4%的企业认为这种产能过剩有利有弊,部分企业认为没有过剩就没有竞争,行业也将不会进步。